“长安会缺木柴烧么?”

  杏花楼二楼的雅间内,方重勇一脸疑惑的问道。

  长安这么大,周边水系发达,难道还会没有树木?有树木又怎么会没办法砍柴呢?https://cdn.y13398281206.com/apk/aidufree.apk 爱读免费小说app更新最快,无广告,陈年老书虫客服帮您找想看的书!

  那句诗怎么说来着,“回望长安绣成堆”,这就是在说长安周边树多啊!

  方重勇有点不明白,怎么长安人还会缺木柴烧的。

  “别的不说,驿道两旁郁郁葱葱都是树木啊,都不能砍么?”

  “唉,你看到长安驿道两旁都种着柳树桑树,这些都是不能砍伐的。

  而且关中农户家中种植的桑树,也不能砍伐,包括自家人也不能砍。

  把这些都除开,长安旁边就没多少树可以砍了,所有林林总总的,朝廷对此早有禁令。”

  郑叔清一脸无奈的说道。

  方重勇这才微微点头表示赞同,他只是不知道长安缺木柴缺到这个程度了,但是官府颁布的条条框框还是大概知道的。

  官府有条令,规定长安百姓不得到处乱砍树,而且这个规定颁布得很早,也很详细,在贞观年间就说得明明白白了。

  如果普通人为了图方便,砍了别人家的桑树当木柴回来烧,一旦被抓到,砍几棵树就要判死刑。以前没人这么搞,是因为长安周边的树木还算多的,所以矛盾并不突出。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偷伐树木了,京兆府抓都抓不完。

  更何况,当时郊外很多树林,都是“无主之地”,而现在,这些树林已经是属于世家大户和皇族的自留地,一般人是不能去砍伐的。如果实在要去,那也不是不可以商量,只要交钱就行,类似抽税。

  不过这个税抽得很重,基本上就是帮权贵们伐木了。

  那么,长安的普通百姓用什么生火呢,用什么取暖呢?

  答案就是:稍微有点钱的在西市买木柴,没钱的去郊外找人买茅草、秸秆、树枝之类的“附属品”。更穷的,买些边角料专注于生火做饭,取暖就只能靠抖了。

  “所以,你这个木炭使,已经在长安周边弄不到木柴了对吧?”

  方重勇轻叹一声询问道。

  郑叔清微微点头,其实此事还有些复杂,并不是他说的那样简单随意。

  朝廷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木柴,也就是司农寺下面的钩盾署,这个算是中枢机构的对口单位。

  那么钩盾署的木炭是从哪里来的呢?

  答案是,要么民间收购,要么来自木炭使。

  而木炭使的木炭来源,则是要么请人去指定地点砍伐后烧炭,要么也从民间收购。

  二者其实是有一定竞争关系的。

  请人伐木烧炭,就必须要发动色役,需要色役使那边的配合,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。

  现在的情况就是,今年的徭役已经发完了,再发动徭役,就属于纯粹摊派,地方上比较难于执行。而花钱收购的话,现在木柴价格暴涨,这东西放着又不会坏掉,还挺适合囤积居奇的。

  长安似乎有奸商在不断收购木柴,推高木柴的价格。如果木炭使不顾价格因素去强行收购,只会让木柴价格更高。

  而且花了大钱,也买不到数量足够的木柴,就更别说用木柴烧成的木炭了。

  宫里的贵人们,怎么可能用木柴生火取暖呢,就连木炭取暖,他们都要想办法弄到最高档次的!

  所以绕了一圈后,这个木炭使的麻烦,最后还是变成了“天灾+人祸”的模式。

  因为本来就缺,所以在市场稀缺的导向之下,有人囤积居奇,导致缺的东西更缺。

  而木柴涨价,就会导致其他生活物资跟着一起涨价。宫里与百官需要的木炭(他们不用木柴),来自木炭使与钩盾署两个不同的渠道。

  两个和尚抬水吃的情况下,扯皮也是在所难免。

  郑叔清刚刚上位不久,在跟钩盾署的扯皮斗争中落于下风。

  毕竟,钩盾署没有发动徭役的能力,外人会认为长安缺木柴的主要责任还是在木炭使这边。

  然而抛开这些都不提,就算郑叔清与钩盾署之间可以团结协作了,也没办法完全解决长安缺木柴的境况。

  这就好像一家人就靠田里那点收成过生活,就算家长可以把每个人的那一份都分得很公平,遇到歉收的情况,所有人也要饿肚子,不可能根本上解决饥饿问题。

  这是一样的道理。

  “冬天,需要木柴的量很大。但是运河反而结冰了,木柴没法子从外地从水路而来,所以这件事挺难办的吧?

  等到夏天的时候,反而又不需要专门去管木柴这个事了。那时候郑御史只怕已经被罢官了。”

  方重勇若有所思的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或使用原网页打开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一时间更新《盛唐挽歌》最新章节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