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月如梭。

  转眼到了元宵节。

  除夕火锅宴、固安公主被贬斥、军中运动会,成为京师文人热议的话题。

  尤其是火锅宴,很多文人赋诗提画。

  汤胤勣写了两句“围炉聚炊欢呼处,百味消融小釜中”,惹得一片喝彩声。

  成为会馆里最靓的仔。

  还有人画了幅邢国公火锅宴图,谄媚于谦。

  一时之间,京中开了二十几家火锅酒楼,红火的有十几家,但都吃不到麻辣火锅,一时为遗憾。

  但火锅意外流行起来,肉食、海鲜消耗量巨大,麻酱品牌就诞生了四五个。

  固安公主被贬斥,最丢人的是在讲武堂学习的方涵,笑他要娶个母老虎。

  也有文人写诗讽刺皇帝教女无方。

  至于朝堂上的新年愿景,则有很多文人辱骂皇帝不知民间疾苦,只为自己丰功伟绩云云。

  京师很乱,各种声音充斥于酒楼、会馆、报纸之中。

  澹台藏书阁闭阁,也被文人骂个狗血淋头,甚至还产生了将皇家画卷公之于众的声音。

  倒是理学宗师吴与弼,悄悄地抄书、收徒,没有声音。

  却遭到了强烈嘲讽。

  有的文人,甚至去吴与弼的住处泼粪。

  好好的理学大宗师,一桶大粪淋头,整个人都傻了,那滋味别说都酸爽了。

  然后吴与弼闭门谢客,在府中默默舔舐伤口。

  年前搭建的灯棚,派上了用场。

  灯棚耸立于街衢,与周围楼宇齐高,由四层灯彩堆叠而成,通体由松、柏一类的翠绿枝条覆盖。

  每层都挂满了各式花灯,如华盖灯、球形花灯、多面宫灯等,和神仙、人物图像点缀其间,下开六门,正门横楣榜题“鳌山”二字。

  六门及鳌柱以上,主体灯景分为三层,下层为八仙像,中层设佛、道教神像六尊,最上层立一小亭,象征海外仙山上的金台玉宇。

  夜幕降临,鳌山灯点燃,表演戏剧、杂技、滚灯、烟火,通衢委巷,星步珠悬,皎如白日,喧闹彻旦。

  鳌山灯月照人嬉,宣德门前万玉姬。

  这句元末诗人的诗句,描述的就是欢庆元宵的鳌山灯景象。

  朱祁钰不喜奢侈,但鳌山灯却不吝花费,教坊司的戏班子,在鳌山灯下,表演到正月十七。

  你方唱罢我登场,每日唱七个时辰,各种小班、小戏,各种唱腔的都粉墨登场。

  看戏不收费,也没有雅座。

  舞台设在鳌山灯下,百姓拥簇着舞台。

  为了谨防有人闹事,锦衣卫派人维持秩序。

  足足唱了十七天大戏。

  场场围得水泄不通,掌声雷动,京师百姓是过足了戏瘾,民间小班也跑来偷师。

  教坊司倌人不再接客,奉銮由宫中女官担任,反而成了戏曲圣地。

  将民间传说、话本改编成,又由改编当成戏曲,再由教坊司编排出来。

  那些犯官家眷多是识字的,由她们演唱、表演,或者写成、话本等等,传到民间。

  就如景泰九年的正月,教坊司女官组织唱戏,唱的多是新曲,皇帝不设限制,各种小调百花齐放。

  民间艺人偷师后,改编成自己家乡话的曲调,拿回去赚钱。

  甚至,民间艺人可以去教坊司买一本戏本,戏本上详细写着编曲人,作词人,话本改编人等等。

  名字都是女人。

  有的只有姓,没有名字。

  皇帝还下了圣旨,给教坊司中在书籍中留下名字的妇人赐名,然后就有了戏本上的名字。

  皇帝还特许教坊司办个小报,写些新曲、新词,作词人、作曲人的人物小传。

  教坊司奉銮将信将疑,结果小报卖疯了。

  人们低估了八卦的传播力,看看京中小报,卖的最好的,一定是朝中名人的八卦,最好卖的就是于谦。

  但书籍上刊印妇人名字,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,但都被皇帝压下去了,认为才能不论男女,俱可传世万代。

  皇帝有了新外号,妇女之友。

  除夕夜里,皇帝又下恩旨。

  允教坊司内,作词、作曲、改编、演唱者去奴籍,归于民籍,三年后可择良夫嫁人,其夫君不许鄙视之。

  所以,正月里,唱戏的人这么卖命,就是想去奴籍,得到民籍。

  看到这道圣旨,民间戏班子泪如雨下,感叹皇帝深知民间疾苦,唱戏的终于不是下九流了。

  而听戏,也成为京师潮流。

  听不懂的也得听,听不懂的就是土老帽。

  会馆里唱戏的也逐渐显贵,文人墨客,也开始唱两句戏,也跟着填几首诗词,各种方言的小调、戏曲,互相碰撞,互相融合,形成一个个新的流派。

  而随着三国、水浒的流行,各种戏曲从中改编,形成一个个经典片段,演绎成各种戏剧。

  大明已经出现了热。

  有些不得志的文人,在家里开始研习,一时之间,各种粗制滥造的,充斥着报纸。

  甚至,某种不可言说的大行其道。

  还传到了宫中。

  啪!

  “这是?”

  朱祁钰丢在案几上:“朕看是滟.晴,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!”

  “去,把这家报纸抄了,人都流放!”

  “把这本的作者也抓了,流放去琼州府!”

  “皇爷,这点小事,不值当动气的。”冯孝看得尿出来了,还是这玩意刺激。

  “民间文人,都这种货色?”

  朱祁钰怒不可遏,他发展,是希望出三国演义、红楼梦这样的精品,传世佳作。

  不是让这种垃圾大行其道的。

  “该设一报纸局了,没有监管,可真是无法无天啊。”

  朱祁钰冷冷问:“是不是也有在骂朕啊?”

  冯孝吓得跪在地上。

  京中文人不都骂您呢嘛,您不是不知道。

  “皇爷,今儿是上元节,不该动气的。”

  朱祁钰摆摆手:“鳌山灯,朕就不去看了。”

  “去把汤胤勣和苏平、苏正、晏铎、王贞庆、沈愚、蒋忠都宣来。”

  冯孝吓了一跳,皇爷要动手了。

  毫无征兆,却选择在元宵节动手。

  元宵节,杀人夜。

  “奴婢遵旨!”

  朱祁钰则打开奏章,看天下事。

  正月十七,就过完年了。

  天下也该步入正轨了,他正在看边永上的奏章,边永已经到了湖北,在武昌府写的奏章。

  估计这个时候,他已经到广西了吧。

  朱祁钰看得仔细,边永将一路上所思所想,全都写下来,呈报皇帝。

  看完后,朱祁钰合上奏章,轻轻敲动指尖:“冯孝,朕欲扶持些通往安南的商贾,你可有人选?”

  “皇爷,您是想用间?”冯孝秒懂皇帝的意思。

  用商人行间,先秦时代便有。

  “表面行商贾之事,暗地里为朝堂打探东南诸国的动向,把地形、风土人情、环境、朝局形势等汇聚成情报,再进行渗透,为朕收复东南诸国,做好准备。”

  之所以用收复。

  因为明承元制,东南诸国,本就属于大元版图,虽然只是名义上的,但地图可画进去了。

  而且,永乐皇帝在东南亚设三宣六慰,把身毒部分都划进去了。

  那么,东南诸国的法统,就在大明手里。

  “皇爷,打探外事情报,怕是需要专门的系统运转,而且商贾也要自己培养,民间的商贾,未必能忠心王事。”

  朱祁钰颔首:“朕欲用缇骑,改制成外事情报局,负责安南、占城、暹罗,三宣六慰、朝鲜、倭国、吐鲁番、哈密、瓦剌、鞑靼、兀良哈、撒马尔罕等等外事。”

  “先用用看逯杲吧,给他个将功补过的机会。”

  “培养商人没有必要,和煌煌大明比起来,这些都是弱国。”

  “大明是能以强兵横扫的,但朕珍爱明军战力,体恤兵卒,不想有太多伤亡。”

  “国内犁平后,按罪流放的商人中,挑出一批来,将其家眷控制在京师,单设一城安置,不许内外沟通,作为人质,令其在国外为朕效命。”

  “江西抓到的商人里先挑。”

  “遴选后,统统进入缇骑,家眷入京安置,为朕卖命。”

  冯孝跪在地上:“皇爷怜悯苍生,乃天下之福。”

  “杀人只能解一时之气,让人像驴子一样,为你卖命,才是对他最大的惩罚。”

  朱祁钰让怀恩写成册子。

  发现怀恩没在殿内伺候,让符渊过来写。

  “缇骑改制,还得斟酌一番,改日请阁部重臣参详参详。”

  朱祁钰叹了口气:“吏治要大改,如今加了很多部门,部门之间彼此混乱,无法协作。”

  “这几日朝臣也没议出个结果来。”

  “明日下朝后,请朝中重臣来养心殿一议,议出个章程来。”

  “奴婢帮您记着。”

  正说着呢,汤胤勣等人进殿。

  汤胤勣是汤和的曾孙,其人很有才气,周忱、胡濙都举荐过他。

  苏平兄弟、晏铎等人也都是大才。

  奈何其人虽有才,但都口臭。

  不调教就不能用。

  朱祁钰不再说话,而是继续看奏章,让他们在殿中跪着。

  汤胤勣等人冷汗涔涔,皇帝这是翻旧账来了。

  过了大半个时辰。

  朱祁钰抬眸:“围炉聚炊欢呼处,百味消融小釜中,是伱写的?”

  “回陛下,是草民所写。”汤胤勣磕头。

  “你是草民吗?你曾祖父是东瓯王,当朕不认识你呢?”网站公告:亲爱的读者朋友们!如果您觉得本站还好,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,请下载爱读免费小app。下载地址:https://cdn.y13398281206.com/apk/aidufree.apk

  朱祁钰沉喝:“去,抽他两个耳光,长长记性!”

  啪!啪!

  冯孝拿着戒尺,左右各一下。

  汤胤勣的脸颊顿时红肿起来,戒尺打在脸颊上,牙齿磕到腮帮,溢出鲜血。

  “微臣知罪!”汤胤勣忍痛磕头。

  “你是谁的臣啊?”

  朱祁钰丢掉奏章,从椅子上站起来,坐到软塌上,正视着汤胤勣。

  汤胤勣吓得浑身发抖:“微、微臣是陛下的臣子!”

  “朕敢有你这样的臣子吗?”

  “朕区区无道昏君,敢让你这位大贤俯首称臣?”

  “哼,朕看呀,当初不该太祖皇帝登基称帝,该让你祖先汤和登基呀,你这种大贤才能做当世明君啊!”

  朱祁钰阴阳怪气。

  汤胤勣浑身颤抖:“微臣对陛下忠心耿耿,先祖对太祖皇帝,更是忠心耿耿,不敢有丝毫逾越之心!绝对没有!”

  这是要把东瓯王从棺材板里抠出来的节奏呀。

  太祖皇帝对老兄弟很好,汤和死了,都没给后人封爵,也不许继承爵位。

  要说汤家心中没有怨恨,那是不可能的。

  一起打江山,凭啥你老朱家做皇帝,我老汤家连汤都喝不着呢?何况要是没有汤和,你朱元璋还是个小和尚呢!

  “忠心耿耿?忠心耿耿地骂朕吗?”

  朱祁钰冷笑:“别人骂朕,也就罢了,人家毕竟没受过皇恩,你家是什么人家,忘了?”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或使用原网页打开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一时间更新《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》最新章节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