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臣觉得外科手术,有伤天和,人怎么能挖开自己的身体,往血肉里面放东西呢,简直灭绝人伦。

  但皇帝却非常支持,不知道养了多少个团队。

  景泰十六年的时候,民间反对声音太大,皇帝裁撤了一些部门,然后就彻底转入地下。

  很多外科手术医生,碍于社会舆论,不得不改行去学中医,或者去军中当军医。

  如今效命的,多是印度、帖木儿、欧罗巴等国人。

  他们都被赐予了汉籍,娶了汉女为妻,在京师安家落户。

  没有人知道,皇帝到底养了多少这样的医者,毕竟内帑是皇帝的私库,花多少钱,只有皇帝自己知道。

  但根据宫人酒后失言,说皇帝最少养了上万个西夷医者,研究外科手术,这个人数还在每年增加。

  这输血技术,就用了八年时间,逐步完善的。

  好在用的是罪大恶极的奴隶,若用的是大明百姓,估计皇帝得被唾沫星子喷死。

  “陛下,输血技术没用啊。”

  姚夔开口:“朝中公卿也不出血,民间百姓也治不起,军中倒是有用,可血从何来?”

  “说来说去,这就是一项没用的技术。”

  “陛下,老臣劝您不要投钱研究了,此举过于阴毒,自古以来哪有人换血呀?老臣听着,鸡皮疙瘩都起来了。”

  朝臣的反对声,朱祁钰都习惯了。

  “此事容后再议。”

  朱祁钰跟他们解释不清楚,等外科手术发展起来了,他们就知道现在投入的资金多么划算。

  姚夔无语,就知道皇帝听不进去。

  “诸卿,朕在想,提升人口数量,是好事还是坏事?”

  中枢的很多政策,都在提高民间人口。

  “启禀陛下,老臣觉得,人口提升弊大于利。”

  彭时直言不讳:“主要原因是大明抗灾能力太弱了,一旦出现三年大旱,或多年灾荒,庞大的人口数量,就会瞬间覆灭王朝。”

  “老臣还是认为,人口维持在一个常数比较好。”

  “根据户部这几年调查显示,老年人寿命延长了三年左右,是日子过得好的缘故。”

  “明人平均寿命在40岁到45岁之间,如今推到了43到48岁之间。”

  “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。”

  “意味着这三年里,多出几千万人在吃闲饭。”

  彭时苦笑:“若人口维持在三亿,大明生活还算富裕,可近几年新生儿是翻倍的上涨,随着中枢利于人口政策颁布,人口更是翻几倍的上涨。”

  “老臣预估,大明会在景泰三十年,人口达到了恐怖的八亿!”

  “而这里面,以婴幼儿为主,可能会出现四亿婴幼儿,两亿老人,仅靠两亿青壮年劳动,抗压能力就更弱了,一旦出现天灾人害,那就是易子相食。”

  彭时的话,惹得朝臣肃然。

  耿九畴接口道:“彭阁老说的没错,但还漏算了一条。”

  “大明的粮食供应,有一部分是从印度购买来的,一旦断了外贸,大明会立刻打回原样。”

  “民间肉食量增加,畜牧业是最费粮食的产业。”

  “富裕人家,粗粮用来喂牲口,贫困人家也能靠粗细搭配,填饱肚子。”

  “这几年天公作美,年年丰收。”

  “但北方越来越冷了,粮食歉收情况确实有,因为北方耕地面积广大,不太看得出来,所以没有显现。”

  “一旦灾年来了,大明运行的生态会立刻崩盘,如血崩一般迅速。”

  “所以老臣认为,不能再增加人口了。”

  “不仅不能增加,还要继续往外移。”

  耿九畴的话,惹得朝臣全都点头同意。

  “现在移民难啊。”

  李贤道:“前几年容易,那是因为咱们屠了很多地方,空出来大量田产地产,不用开发就直接能用。”

  “现在移民,要开垦新地。”

  “谁愿意去开垦新地呀?就算给充足的农具,最少需要十年时间吧?甚至二十年三十年,一代人就没了!”

  “愿意走的,已经移走了,剩下的都是不愿意走的,混吃等死的懒汉闲汉。”

  “但咱们日子过得好啊,那些懒汉闲汉娶不到汉女,也能娶到夷女。”

  “夷女嫁过来,不止不敢督促丈夫向上,还得任劳任怨,否则就是棍棒伺候。”

  李贤冷笑道:“去年,中枢开始强制移民,很多人以死抵抗,打死了多少人?移过去后呢?他们根本就不开垦,而是想方设法的往富裕地方跑。”

  “大明为了繁荣经济,允许百姓流动。”

  “可这一流动,就助长了这些别有用心之徒,从新地逃回来,回老家继续混吃等死,这样的蛀虫,各地都有。”

  “现在是移民越来越难,除非中枢强制。”

  商辂立刻否决:“绝不能强制了,天下好不容易承平,百姓过上了安生日子,再强制移民,闹得天怒人怨,可不行了。”

  “是啊,强制是不行了,现在连征兵移民都不行了。”

  李贤苦笑:“这些年,中枢把百姓家中的二儿子都征走了,难道还逼着百姓把老三、老四都贡献出来吗?这不逼着人家造反吗?”

  “老臣看呐,移民开拓新地,越来越难。”

  “绝不能再让民间人口增长了。”

  彭时接口道:“楚王不是要就藩了吗?稀缺人口,正好,把民间的懒汉闲汉,逃回来的人,统统抓起来,全都送去非洲。”

  李贤点点头,觉得此事可行。

  朱祁钰听着认真,缓缓道:“有没有这样一条思路?中枢成立一个垦殖公司,雇佣百姓把一块生地开垦熟了,然后再招募移民,过来吃现成的就行。”

  “陛下,那您打算投入多少呀?”

  李贤问:“投入多了,咱们白分土地给百姓,那是亏本的呀,前几年亏本一些可以,为了快速占领新地嘛。”

  “现在新地,都是边边角角的烂地,垦殖完全亏本,送都送不出去,重点是百姓富裕了,不愿意去新地了。”

  这倒是实情。

  像蒙古都司、捕鱼儿海省,突厥、鞑靼四个省,冷得能吐血,冬天零下四十度是暖和天,零下五十度正常。

  开垦有什么用啊?

  好地方都已经开垦出来了,像黑龙江和吉林,都是富饶的黑土地,开垦出几百万亩良田,肯定不缺人呀。

  修一条公路,驻兵,派流官过去汉化野人,就可以了。

  移民过去负担太重。

  “照这么说,暂时是不能搞移民了?”朱祁钰语气低落,百姓太富不是什么好事。

  就让百姓勉强吃饱,还吃不太饱,是最好管的。

  吃得饱了,日子太好过了,他们就会闹幺蛾子。

  十年前强行移民拆分,民间怨言不大,因为太穷了,中枢答应点好政策,就愿意去新地,吃苦耐劳的干,把一块块新地开垦出来。

  现在家里吃饱饭了,凭啥走啊?凭啥让我开垦荒地呀?凭什么?

  “想个办法,推进移民吧。”朱祁钰也无奈。

  真没辙。

  而且随着工业化的诞生、推进,就会形成虹吸效应,城市化,边疆省人口会越来越少。爱读免费小说app无广告、更新最快。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:https://cdn.y13398281206.com/apk/aidufree.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

  所以朱祁钰是希望百姓多生,孩子足够多,当地肯定不够吃呀,只能移民边疆省。

  但种植经济靠天吃饭,灾年还多,只要一场饥荒,就把现在看似富庶的百姓打回原形。

  说完了事。

  朝臣返回府衙办公。

  朱祁钰却收到一封军报,说范广手下的西征军思乡情绪严重,不想在西域打仗了,想回家,军中思乡情绪极大。

  这是军吏司直接送上来的,上面有歪歪扭扭的名字,是很多军官的亲笔签名。

  这件事,朱祁钰必须重视。

  他把谢迁、王华宣来。

  同时也在思索,这是范广失去了军心?所以底层军官越级禀报?

  朱祁钰担心自己和底层彻底失去联系,所以开通了军吏司这条专线,是皇帝和底层军官直接联系的渠道。

  皇帝严令,军吏司不许有瞒报,任何瞒报行为,皆被诛族。

  这些年禀报上来的次数不多,但每次都是大事。

  “陛下,这是大事。”

  谢迁无比认真道:“西征军厌战情绪蔓延,对异乡感到恐惧,是以才越级禀报,此事若不重视,微臣担心西征军会就地叛乱。”

  王华道:“可能是伊国公战败,看见同袍埋骨异乡,军中出现了强烈的抵抗情绪。”

  其实,大明军人很赚钱的。

  军功封爵就不说了,官职父死子继,卫所制基本废除了,官兵是征募的。

  吃军饷和补贴,吃穿用度全是军中负担。

  战场上的缴获,银钱全归个人所有,中枢是不要的,他们只需要走驿站,把钱寄回来就行。

  皇帝优待军人,不停提升军人的社会地位,给战陨的军人立碑,安置伤残军人,退役后不止拿到退役金,还会安排到基层工作。

  大明军人高达1700万,但上过战场的只有200万,多是以征兵的方式移民。

  所以当一名大明军人,是光荣的是富裕的,一年军饷能娶一个媳妇,算上林林总总的补贴,一年娶两个没问题。

  “若不重要,军吏司不会上疏给朕的。”朱祁钰道。

  军中设有军纪司、军吏司和军事法庭,其中军纪司隶属于军机处,军吏司和军事法庭隶属于兵部。

  “你们说,该把军队诏回来吗?”朱祁钰问。

  “陛下,微臣以为若诏回这一批,戍边军将都会向中枢哭诉,进而寻求回乡的机会。”

  谢迁斟酌着道:“但不诏回来的话,微臣担心西征军会就地造反,大明西进策略恐怕会受到影响。”

  “不如换个名头,以奖赏西征军立下战功,允准其回家过年的名头。”

  朱祁钰觉得也行,只是这军队来回运输,靡费巨大,这是净亏损。

  可不调回来也不行。

  皇帝这些年包装自己,优待军人,现在军人集体上疏,请求回乡,皇帝若不答应,人设岂不崩塌了?

  关键这支西征军中,有很多蒙人、女真人和索伦人,一旦皇帝置之不理,很快就会崩溃。

  不止不能不管,还要快,用最快的速度回信。

  “如果回家过年的先例一开,驻扎在其他边疆上的军将呢?难道也要一年一轮换吗?”

  王华觉得这个名头不行。

  朱祁钰摆摆手:“就用这个名头,明年就颁布政策,戍边军将,三年轮值一次,中间允许军将休半个月探亲假,中枢给发一笔探亲补贴。”

  “陛下,这得多少钱啊?”谢迁脸色直接变了。

  这种边疆,指的是蒙古都司、捕鱼儿海、突厥、鞑靼这几个地方,正常是十年轮值,改成三年,靡费巨大。

  “不止是花钱的事,万一路上逃了呢?”王华道。

  逃兵在任何时代都是很多的。

  “想想办法吧,过几年北疆就有人口了,建立卫所就好了。”朱祁钰头疼。

  范广军中的西征军有七万人,这要是全回来,再送七万人过去,比打一场大仗花的都多。

  孙原贞也听说了集体上疏,快步来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或使用原网页打开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一时间更新《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》最新章节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