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行宫出来。

  罗绮和程信低声商量。

  “朝鲜王并不好糊弄,要催促王越快些南下了。”

  罗绮算算时间,王越驻守在义州有四个多月了,人吃马嚼,供养骑兵,是一笔极大的费用。

  皇帝虽有钱,但也不能给王越这么花呀。

  宁可训练一支大明骑兵,也不能给鞑靼兵喂饱了。

  从朝鲜移民需要花的钱,连中枢都有意见,这笔钱足够再养一支万人骑兵队了,却用在无效移民上。

  朝鲜和安南不一样。

  安南有自立野心,朝鲜却没有,而朝鲜汉化更彻底,大明收朝鲜之地,朝人自然箪食壶浆逢迎王师。

  皇帝却坚持移民辽河套,丰盈辽宁、热河人口。

  简直是舍本逐末,有钱没地方花了。

  再说了,女真人把朝鲜祸害够呛,大明去捡这块烂地,还要治理,留着这笔钱治理朝鲜,不香吗?管那些屁民死活干什么呢?

  “王越南下,李满住必然北逃,不会和王越硬碰硬,届时朝鲜没了压力,还会心向大明吗?”

  程信目光阴鸷:“陛下让吾等出使朝鲜,是祸乱朝鲜,而非救援朝鲜。”

  “罗兄,可还想入主中枢?”

  程信却问这样一句话。

  罗绮微微一愣,自然是想的,但还有可能吗?

  “那就拿出政绩来。”

  “你我皆非佞臣,皆非草包之辈。”

  “虽所处阵营不同,但你我皆有真才实学。”

  “不靠逢迎,靠真才实学,照样能再入中枢!”程信认真道。

  罗绮何尝不想再入中枢?

  问题是皇帝把他们踢到穷乡僻壤的地方,摆明了不想看到他们,失了圣心,再如何努力,又有何用呢?

  “罗兄,你我虽遭到贬斥。”

  “但汝子罗黼,吾子程敏政、程敏德亦受重用。”

  “陛下并无歧视。”

  程信认真道:“说明陛下虽厌恶吾等人品,却亦重用吾等能力。”

  “吾等凭能力,必能再次重归中枢!”

  “而且,平定朝鲜,乃是泼天大功,必名垂青史,吾闻圣上建文武庙,吾等纳朝鲜于大明,难道不是入庙之功吗?

  “罗兄,即便吾等不为自己着想,也该为孩儿挣一份前程呀!”

  罗绮顿首不语。

  他儿子罗黼,颇有才名,却数次落榜,皇帝将他纳入宫中侍卫,并擅加重用。

  而程信的两个儿子,更是了不得。

  程敏政和程敏德都是读书种子,两个人都被皇帝恩准入国子监读书,并时常宣入宫中,考校学问,叮嘱其努力向学。

  旁人以为皇帝恩重其父,并不知其父罗绮、程信被中枢贬谪,盖因皇帝厌恶。https://cdn.y13398281206.com/apk/aidufree.apk 爱读免费小说app更新最快,无广告,陈年老书虫客服帮您找想看的书!

  甚至其家族,都认为罗绮和程信,在朝鲜有大功,儿子被皇帝格外重用。

  但他们深知,他们来朝鲜一年有余,却寸功未立。

  一切都是圣恩。

  “彦实打算如何报效皇恩?”罗绮比程信岁数大。

  罗绮是宣德五年进士,程信却是正统六年进士,罗绮是前辈。

  “祸乱朝鲜,助陛下收复朝鲜!”

  一边说,已经到了临时下榻的地方,关上门,让侍从退出一丈远,程信才压低声音道:

  “朝鲜王虽有野心,但其人无远谋大略,才智实属平庸。”

  “而且,用人上,更极为倚重所谓的靖难功臣,仅重用一派,不知平衡之术。”

  “导致朝堂失衡,其他派系官员不满。”

  “而靖难一派一家独大,形成权力怪物,难以遏制。”

  “以前朝局平稳,并未完全显露。”

  “但女真兵打破了平壤,君王坐实汉城,徒呼奈何,这就形成了一个火药桶。”

  “咱们只要擅加利用,让这个火药桶,如开花弹一般爆炸,咱们就是功成身退了。”

  程信对朝鲜局势了如指掌。

  李瑈看似是明君,其实他缺乏大气魄,做事蝇营狗苟,没有宽广胸怀,甚至没有大志向,也无成大事之能力。

  又为了巩固权力,不停给靖难一脉官员增加筹码,形成一个权力独角兽。

  没有外面压力的靖难集团,内部争权夺利自然激烈。

  靖难一脉中间彼此杀红了眼,权力倾轧如烈火烹油,就连李瑈都快压不住了。

  罗绮懂了程信的意思。

  扶持李弘暐复辟,杀光李瑈全族,再趁乱杀了李弘暐,让朝鲜乱起来。

  李弘暐在景泰七年,就发动过一次复辟,成三问等六个臣子扶立李弘暐复辟,遭到镇压。

  然而,本该发生在景泰八年六月的第二次复辟,却因为女真部入侵而改变了历史进程。

  程信和罗绮,却在谋划李弘暐二次复辟。

  李弘暐经过一次复辟后,被困在李瑈的行宫里,由李瑈的心腹看管着。

  “加快速度?”

  近来,皇帝派信使,送来韩桂兰的亲笔书信,交给韩确。

  而韩确一直心向大明,罗绮以高位诱之,他已经动心了,心向大明的朝鲜权贵,趋之若鹜。

  但想让他们,为李弘暐谋划政变,颇有几分难处。

  “王越应该快要南下了,咱们要在王越兵卒抵达汉城之前,完成使命!”

  程信认真道:“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。”

  复辟,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。

  罗绮和程信毕竟是外臣,难以接触到李弘暐。

  但有一个人却能接触到李弘暐,就是权擥。

  靖难功臣排名里,权擥位列第四位,但在李瑈心里,权擥才是他最信任的人。

  韩明浍,就是权擥的死党,是他介绍给李瑈的,才成为李瑈的张良。

  而看守李弘暐的兵卒,就和权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只要拉拢住权擥,就增加了一成胜算。

  程信斟酌道:“权擥甚贪,以财货诱之虽有用,但仍有反叛之嫌,并不保险。”

  “他有八个女儿,却只有一个儿子!”

  “倘若我们拿捏住他儿子权健,权擥必为吾等所用。”

  程信出奇地激动起来。

  在大明,夺门之变并未经过他的策划,而如今在朝鲜,他要亲手策划一场夺门之变。

  “权擥帮吾等,还须要兵卒帮衬,才能成事。”罗绮也倍感兴奋,亲手策划政变啊。

  在大明没机会,在朝鲜爽爽还不行?

  “金孝诚,只要说服他,吾等便能成事。”

  金孝诚也是靖难功臣,他是李瑈的心腹武官。

  这个人,还被记录在明史之中,他是成华犁庭中的朝鲜方面军主将。

  罗绮却觉得,金孝诚是李瑈死忠,没有背叛李瑈的理由,说服他极难。

  “未必,这金孝诚在对女真战争中屡屡战败,遭到朝鲜王的贬谪,其人心里未必没有怨气。”

  程信认为,可以寻机拉拢。

  罗绮却摇摇头:“没必要犯此风险,过犹不及。”

  “彦实,伱可知权擥的女婿南怡,其人在对女真战争中,可圈可点,很受李瑈重视。”

  “不如让权擥策反他,我们只接触权擥一个人,免去必要的麻烦。”

  “如果情势不对,我们立刻撤出汉城,隐匿在民间,寻找机会,返回大明便是。”

  谋事最重要的是严密。

  同时,还要给自己安置好后路。

  倘若去联系金孝诚,万一金孝诚转头把他们卖了呢?

  不说自己的安危如何?

  让皇帝如何交代?

  届时,王越是南下呢?还是坐视朝鲜被灭呢?

  总归是要从全局考虑问题的。

  图谋复辟,是锦上添花,并非一锤定音。

  “罗兄此言甚是,只要控制权擥,用权擥即可。”

  程信颔首:“倘若复辟失败,吾等必杀两个人,一个是韩明浍,另一个则是郑麟趾。”

  “郑麟趾对大明不敬,陛下一道圣旨,就能诛杀他,但韩明浍隐藏极深,其人是朝鲜王智囊,必须要除掉!”

  罗绮同意。

  二人在汉城,策划朝鲜风云。

  而驻扎在义州的王越,却在练兵,强制兵卒学会汉话,每日都在演练战法。

  移民之事,循规蹈矩,不用他操心。

  在收编大批大批鞑靼俘虏之后,辽宁骑兵高达十万人,其中胡骑高达八万人。

  李贤不停拆分,丢去战场上消耗掉。

  好在鞑靼人对于为大明效力,反抗力度不大,因为大明好吃好喝供着,兵饷发得足,缴获归兵卒自己。

  这就导致了鞑靼兵作战散漫,碰到财货就去抢东西,并不注重军规。

  李贤督抚十万铁骑,如履薄冰,压根不敢管,担心鞑靼兵造反,把辽宁给荡平。

  当然,他也有意用财货消磨鞑靼兵的战斗意志,并有意把他们丢去战场上消耗掉。

  收编鞑靼兵整整一年。

  辽宁十万铁骑,数字下降到了六万人,有四万人成为了土地里的肥料。

  剩下的六万人,多次被拆分,丢给王越一千七千人,丢给毛忠三千。

  李瑾、毛胜、于冕又带走了两万人。

  负责袭扰兀良哈部的赵辅、曹义、施聚、焦礼又带走了一万人。

  李贤才睡得安稳。

  等把剩余的鞑靼精兵同化,大明就有两万属于大明自己的骑兵了,至于被带走的,能活着回来多少,跟他李贤无关了。

  这一年,他在辽宁做了两件事,一是大量接收关内百姓,安置落户;二是大肆建城。

  辽宁收了辽河套,在辽河套上建城、移民、教化。

  四平城已经拔地而起。

  孔家从盖州,迁到了新城,而孔庙尚在建造之中,按照曲阜的孔庙,一比一完美复刻,并大肆扩建。

  皇帝大手一挥,四平城在原有基础上,扩大四倍,孔庙居中,四周建造百姓居所。

  并建造文宣王府,丝毫不在乎花多少钱。

  仅雇佣的工人,就超过百万。

  每天银子是哗啦啦地往外花,李贤看着都心疼。

  四平城刚建,便开了一家兑换银币的银行。

  银行,是今年新兴起的事物。

  如今天下各省下的每座府,都开了一家银行,隶属于户部下的财政司,叫大明银行。

  和原票号业务合并,改名为银行,增加一项兑换银币的业务。

  李贤对银币并不陌生。

  从银币发行后,他收到的俸禄,就是银币,他开始对银币爱不释手,但见多了,却觉得此物稀松平常。

  但是,辽宁百姓没见过呀。

  虽然兑换比例奇高,运输成本、兑换成本、人力成本等等都要增加到兑换比例上去。

  但银行门外,排满了长队,无数乡野士绅,都想兑换几个银币开开眼。

  用红纸卷着的银币,打开后,发出银子撞击的脆响,听得让地主老财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或使用原网页打开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一时间更新《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》最新章节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