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人都看着朱棣。

  其实,朱棣不让亲自教导数年的学生,从政或从军,反而搞这些杂术之事。

  他们也很好奇。

  这不是纯纯的浪费人才嘛!

  朱棣笑笑:“父皇,孩儿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的,何况,孩儿现在这里的发展,也需要有人往技术性方面钻研,事实证明,只有技术能提高军力国力,能改善民众生活,若是孩儿的学生不带头钻研这些,全都削尖脑袋去当官,谁还愿以搞这些?”

  “这几年他们还年轻,趁着他们精力最旺盛,脑子最灵活的时候,支持他们往这些,被读书人视为杂术的方向钻研。”

  “做出成绩了,孩儿给他们凭功封爵。”

  “实在没有这方面的天赋,到时候再为官也不迟,那个时候,他们应该是二十七八,正是一个人趋于成熟稳重的时间,反正,孩儿也不准备搞类似朝廷的科举制度……”

  朱标微微惊讶,追问:“老四,不搞科举制?那你准备怎么搞?”

  这回所有人更加惊讶了。

  朱棣转头看了看百官。

  他能感受到,又有一股强烈的愤怒在汹涌压抑着。

  也是,这些大人们,全都是凭科举走到如今的高位上。

  他不搞科举。

  首先这些大人们从情感方面出发,认为他贬低了科举制。

  其次,他们更担心,大明效仿他即将说出来的这一套。

  可,他要顾虑他们的感受吗?

  哼!

  朱棣暗暗冷哼,收回视线,落在朱标身上,“大哥,未来,我们东番要设立县学、府学、省学、中枢国子监,不但要学习四书五经,更要学农学、商学、工学……”

  工学部分,现在没有太过详细的分科。

  总之就是把历朝的建筑、冶炼、手工技术,整理出来,根据难易程度,编纂课纲。

  全都收拢进去。

  “读书人考入县学、府学……,也不会授予任何政治上的优待权力,考中府学以上的读书人,都可以参加燕藩治下,选聘官员的遴选考试,燕藩需要多少干事的官员,就会定期在省府、或者中枢的指导下,进行官员遴选。”

  这样,可以避免,制造出一堆享受政治优待,吃皇粮的人。

  一个王朝立国两百年。

  秀才数十、上百万。

  这些人依靠秀才身份得来的政治优待,对一个国家的财富侵占太严重了。

  为何历朝历代,不断通过科举或者其他方式遴选人才,予以政治优待?

  说白了,就是扩大统治阶层的群体。

  维护统治罢了。

  可真能维护的了吗?

  纵观古往今来历史,一个个王朝,就是被这群人吃垮的!

  但他们不这么搞又没办法!

  一些有能力的人,哪怕花钱养着,也必须笼络到统治集团内部。

  “王爷,如此一来,那么多学有所成的读书人,掌握知识的读书人何去何从,会不会对王爷燕藩产生怨念?”

  众人闻声向后看去。

  敌视朱棣的百官,瞧着方孝孺,暗暗恨得咬牙。

  朱四郎这样搞才好呢!

  他的统治注定长不了!

  方孝孺这个叛徒,竟然出言提醒!

  朱棣含笑看着方孝孺,“希直兄,难道学知识只是为了当官吗?我可以很肯定的对你说,未来,对于有才华的人来说,当官绝对不是一个发财的好途径。”

  “乡土村社、雇工身股制全面建成,在这种制度构架中,农民、商人、雇工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,随着经济发展,经济地位的提升,政治地位必然会进一步加强,官员还想象以往,予取予求?”

  “不怕人家一个村团结起来的农民、一个商行,团结起来的雇工揍死他吗?单独的个体,面对权力是,什么都不是,可当人数发展为数百、上千,哪个官员敢欺压,闹出点乱子,上面为了平息民怨,都会彻查,把他丢出去!”

  ……

  许多人隐晦敌视看着朱棣侃侃而谈。

  这就是大家痛恨、仇视朱四郎的原因。

  他这套歪理邪说,如果大明全都照搬,这官当的,还有什么滋味儿!

  “未来,不想当官或者没有能力当官的读书人,可以凭借学到的工农商知识,自己去搞工坊、搞商贸、也可以去工坊担任技术性管事,不但可以在所处生活环境中拥有不俗地位,同时还能赚取更多的财富,又能为民间技术、文化、文明发展提供推动力。”

  一些真正在百姓中,拥有巨大声望的。

  对科学技术发展,做出巨大贡献的。

  朝廷以封爵的形式,表彰一下。

  瞬间,就能赢得全面好感,将民心收割到燕藩统治这边来。

  比大明现在这套科举制,泛滥分配政治优待要好得多。

  其实很多考中功名的人。

  只是善于考科举罢了。

  没做出过任何贡献,影响力也有限,凭什么让他予以其政治优待?

  一个统治集团,凡是包含优待二字,任何形式的优待,就意味着,这种资源极其少。

  越是泛滥,只会加剧吞噬这个政权集团。

  李善长听着朱棣讲述,略微沉吟,询问:“王爷,若是如此,当官的权力边际被乡土村社、雇工身股制进行了限制,同时得到的财富,还不如去搞雇工身股制、乡土村社,如此,真正有能力的人,是不是就不会参与权力,没有最优秀的人参与权力,对一个政权的建设,恐怕也并非好事吧?”

  朱棣含笑点头。

  不得不说,李善长的确是个十分有能力的人。

  “是会有这种情况,而且,未来这种情况,肯定会十分严重,不过我认为没什么,首先,他们的才华,即便不去为官,在民间推动农工商发展,一样推动了时代进步……”

  “孔孟老这些先贤,也没有为官吧,可他们留下的思想哲学,却推动了咱们中原文明,几千年屹立于世界之巅,这就证明,人杰不一定要拥有权力才能推动时代进步。”

  “其次,我认为,人才全都进入权力系统也并非好事,就好似,一些本来追求财富,特别有能力的人,这种人进入权力系统真的是好事吗?”爱读免费小说app无广告、更新最快。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:https://cdn.y13398281206.com/apk/aidufree.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

  “我看未必,相反,如果一个政权形成一种,只有追求更大的权力,才能满足私欲的制度,把一群私欲心极重的人,放入权力系统中,一定是毁灭性的。”

  纵观历史上那些奸臣,其实都特别有能力。

  没能力,还想当奸臣?

  做梦!

  “与其如此,我认为,不如在制度设计上,主动让这些有才能,却私欲心极重的人,尽可能瞧不上权力!”

  “未来,一个人有才华,如果还想进入权力系统,要么就是图名,要么就是怀揣着一颗造福百姓之心,亦或是,一些能力比较中平,想求一份踏实安稳,我观历史,几千年了,真正力挽狂澜解民于水火的人杰,有,但很少,这部分人,无论是什么样的制度形式,他们都会一往无前,虽死无憾。”

  文天祥、于谦、海瑞……

  他相信,如果这些人在燕藩的制度下,一定可以更容易施展抱负。

  “相较于吸纳杰出的人才,我更希望,权力系统中多一些实干家,资质中平不可怕,只要实干就成,一个人中平,可成千上万中平者,踏踏实实做事,碰撞出的智慧,比那些钻营财富和享受的人杰,所产生的作用更加大。”

  这可不是他胡说八道。

  其实,这就是人民史观和精英史观的区别。

  他坚信劳动者创造历史。

  其实,他燕藩现在的文官体系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  进忠他们这群人,说实话,资质都不是特别厉害的那种。

  可就是因为踏实肯干这四个字。

  瞧瞧这些年做了多少事情?

  安置村搞得井井有条。

  他当甩手掌柜,进忠给他管着钱袋子,海陆军精锐打造出来了,还有鸡笼屿现在这片工业发展雏形。

  踏实肯干,再配合赢得百姓信任,农民、雇工、匠人肯豁出去干,才有了东番现在这片基业。

  如果没有北平军民舍生忘死的付出,于谦这样的精英也不可能做成那等力挽狂澜之事。

  与其追求人才。

  不如把适合的人,放在适合的位置上。

  能沉得下心,耐得住性子搞研究的人,哪怕他只有三流的水平,都比那些整天无法安定下来,总是得陇望蜀的人杰强。

  李善长、方孝孺等人露出沉思之色。

  朱元璋笑道:“好了,咱们去看看你给春晓他们搞的大药房吧。”

  其实,他也有很多话想和老四谈谈。

  可现在不是时候。

  大药房建设在鸡笼屿土桥村内。

  不但大药房在鸡笼屿土桥村。

  就连暂时被军情司代管的农科司也在这里。

  三方合作,农科司研究农作物同时,也帮大药房研究药材人工种植,研究如何确保药性。

  刚进村。

  就遇到了赶着马车,出村的八叔等人。

  朱元璋、马秀英亲切询问八叔等人在鸡笼屿住的习不习惯。

  八叔等人也早有很多次面见圣驾的经历,并不紧张,笑呵呵回答习惯,孩子们都在这里,土地肥沃,他们农民就习惯,就能扎根。

  朱元璋含笑点头,指了指八叔等人马车上绑着的大瓮,好奇问:“伱们这是要干什么去?”

  “陛下,俺们去工坊买水泥,在村子里修建一个小鱼塘,俺们决定让村里的青壮劳力学习驾船,然后村里投资一艘小船,就在鸡笼屿外海附近捕捞鱼,大的回来制成咸鱼干、或者腌制鱼、小的和一些没有价值的,养在鱼塘内,喂养鸡鸭猪,然后贩卖给商贾,亦或是四郎的军队,总之,只要是肉食品,俺们打听了,销量还不错。”

  ……

  朱标听着八叔等人,你一言我一语,说的头头是道。

  就更加遗憾当初放八叔等人离开大明了。

  土桥村这群人,表面看虽然还是一群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或使用原网页打开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一时间更新《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》最新章节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