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元二年十二月底,宋国河北路经略使兼政制院候补同知范仲淹统率河北路诸军,大败辽军。

  辽国军队死伤惨重,损失了至少七八万兵马,狼狈逃回了国内。

  这么大的损失,即便是对于兵马强壮的辽国来说,也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了,让辽国皇帝耶律宗真惊恐不已。

  他收拢了大量溃卒,重新整顿士气,再加上南京留守的三万士兵,勉强在析津府周边城镇布置二十万人,防御宋军的进攻。

  不过意外之喜的是,得知宋军杀来,处于宋辽边境线上的汉人百姓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,连夜带着家当往北逃跑。

  甚至连土地和房子都不要了,一个个拖家带口,有些嫌弃自家鸡鸭羊牲畜跑得慢的,扛着鸡鸭羊一路飞奔。

  而且不止是边地百姓,就连析津府的汉人百姓听说宋国打来了,都是踊跃参军,要求上前线杀敌,仿佛同为汉人的宋国跟他们有什么深仇大恨。

  于是短短半个月不到,涞水以南的各县十数万百姓,那是逃得空无一人,连明年马上就要收割的粮食都不要了,就只想逃命。

  范仲淹见此也是无语,虽然已经想办法张贴过安民告示,表示汉人不打汉人,绝不会欺压百姓。

  但显然以前宋军名声在外,让百姓惶恐不安,几乎没什么效果。

  其实要真就只是税收严苛的话,为了生计,百姓还不至于抛弃全部家当,连耕作的土地都不要了,背井离乡,逃离故土。

  毕竟对于百姓来说,土地才是根本。在农业社会,没有人愿意抛弃自己吃饭的东西。

  除非有另外一件事,能够比土地更重要。

  能是什么呢?

  那自然是他们的小命!

  除了宋国那刮地三尺的税收让辽国百姓感觉到恐惧以外,最让他们害怕的,便是杀良冒功的问题。

  这属于五代十国的老疑难杂症了。

  那是个不亚于五胡乱华的混乱时代,武将肆掠,百姓水深火热,杀良冒功的事情屡见不鲜。

  就连北宋刚建立的时候,赵匡胤打北汉,赵光义北伐,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。

  因此当地百姓极为恐惧,害怕宋军重操旧事,不得不逃离家乡。

  事实上其实也已经有这样的问题,西北边军还好,范仲淹毕竟在那边治理了两年之久,西北军纪律严明,并未出现屠戮汉人百姓,以杀良冒功的事情。

  但河北军有了这样的情况,有一些部队竟然屠戮了村庄,将人头送入军功处,说是杀的辽国汉人军队。

  也幸好老范对于军功审查严明,并且有人报告辽国境内百姓村庄被屠的事情,发现了这些问题,不然的话,事态还可能进一步扩大。

  即便如此,范仲淹也是勃然大怒,将涉事的部队从将领到动手的士兵,全都军法处置,一律死罪不免。

 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
  至少目前来说,由于宋国的入侵,辽国的汉人百姓还是相当害怕,即便范仲淹派人安抚,也还是无济于事。

  没办法。

  他倒是想派兵拦截。

  但前线的军队要与辽国前线的军队对峙。

  后方的军队要么运粮,要么在清理残余的辽国溃卒,实在没办法顾及到百姓。

  因此也只能先听之任之。

  总归还是有些不怕死的,舍不得家中的财产,继续留下来的人。

  只要以后把这些地方占下来,安抚好百姓,治理好民生,逃出去的那些人看到了这边情况,最终还是会回来。

  很快,今年战事就随着年关到来,慢慢落下了帷幕。

  耶律宗真狼狈逃回去。

  范仲淹北上深入辽境,与辽国兵马相持。

  时间也来到了第二年,公元1040年1月,大宋皇帝改元康定。

  康定。

  意为富足安定。

  祈祷今年战事平定之后,国家能够富足强大起来。

  康定元年一月,范仲淹基本上清剿了大部分后方残留的辽军,大量宋军越过边境线,进入辽土。

  辽国虽然积极应对,但颓势已显。特别是那些属国部落的士兵,更是士气全无。

  此战中损失最大的就是他们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严重动摇了耶律宗真的统治,让辽国在这些属国、属部落的威望大肆下跌。

  可没有办法。

 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,就好像后来金人崛起,这些属国和属部落不堪辽国压榨,最后加入金国,覆灭了辽国一样。

  一旦那些从属国和从属部落发现宗主国式微,那么噬主也是必然的事情。

  范仲淹大军压境,倒是没有攻城。

  严格来说宋军攻城是强项,毕竟从春秋战国时期,汉人的战争史,往往就是一部攻城史。

  围绕着攻城与防守之间,如墨子与鲁班之间的对决一样,衍生出无数个精彩的故事,也出现了大量的攻城战术、器械和防守战术、器械。

  但攻城战不比防守战,宋军的手榴弹就没了什么作用,光靠那几门大炮想打破城池也不可能,像抗日战争中,日军用现代炮火轰炸过后的南京城墙,除了外墙有点损失以外,里面依旧坚厚无比。

  所以若是辽国进攻,宋国防守,火器优势展露无遗。要是辽国防守,宋国进攻。双方依旧要回到原点,且在攻城战中,辽国骑兵还可能进行侧翼骚扰突袭,战事不确定性太大。

 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,老范也仅仅只是控制住了范阳以及周边城池,没有再越过涞水对辽国重兵把守的析津府展开进攻,免得出了差错,让来之不易的胜利功亏一篑。

  不得不说,这种见好就收的态度是正确的。

  因为此时宋朝后方的国库压力也已经非常大了,在老范打保塞之战前,就已经收到了政制院的要求,希望他如果有机会的话,就一定要速战速决,不要继续拖下去。

  汴梁的米价都从原来的三四百文一石,升到了五六百文一石。虽然还没有到历史上打了几年西夏,飙升到七八百文一石的程度,但估计明年就差不多了,让朝廷那边的财政压力也是很大。

  若是继续打下去,进攻可比防守花销大得多,因此老范也不得不考虑大宋的国力是否还能够继续撑下去。哪怕能撑下去,国内怕也是民不聊生,揭竿起义者不计其数了。

  “也是到了回去主持新政改革的时候。”

  范阳城内,望着苍茫辽阔的北方土地,老范心中虽然兴奋于自己收复汉土,但看着最新送过来的文书,还是有些惆怅。

  打仗打的是国力,拼的是民生啊。

  不仅仅是这几年国内不稳,最重要的是河北路民生已经非常惨淡,甚至有些地方已经闹起了饥荒。

  古人云,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。

  又言,宁为太平犬,不做乱世人。

  人和动物都在这样的战事当中颠沛流离。

  若只是看战事报告,战场变化的宏大叙事或许不会感觉到什么。

  但对于普通个体来说,却是灭顶之灾。

  老范这些日子除了打仗以外,也在关心河北路的治理问题,亦是让他感觉到惆怅。

  只有一个国力强盛的国家,才有对外宣战的资本。

  如果在本身国内民生凋敝,百姓生活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还要继续打下去,那么只会导致国家灭亡。

  “这才是我要改革的意义。”

  范仲淹双手背负在身后,看着北方心里在想,“现在,就看辽国那边还继不继续打了。若是他们继续,那我也只能咬着牙。若是他们答应我的条件,就能让我安然回汴梁改革大事。我一定要让大宋强盛,要让国泰民安!”

 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北方慢慢出现了一队人马。他们面对宋国侦查骑兵的时候,并没有表现出敌意,而是向他们举起双手,示意他们是带着诚意而来。

  塘骑将他们拦在范阳城外,向范仲淹通报了辽国使者到来的情况。爱读免费小说app无广告、更新最快。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:https://cdn.y13398281206.com/apk/aidufree.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

  老范立即就明白辽国那边也顶不住了,便也没有多犹豫,自己回到了范阳城原来的辽国县衙府邸,让人把辽国使臣带过来。

  这次出使的真是重量级。

  乃是张俭本人。

  老头今年七十六岁,却并不像寻常的老者那般老态龙钟,而是精神矍铄,颇为强健。

  历史上他活到了九十一岁,一直被辽兴宗耶律宗真敬重,从不喊他的名字也不喊职务,而是事之尚父。

  皆因在他的辅佐下,辽圣宗时期的辽国才极为昌盛,达到了顶峰。可以说辽圣宗的文治武功当中,至少文治张俭要占一半功劳。

  因此即便辽圣宗驾崩,辽兴宗继位,也对张俭委以重任。

  在他三年前因年老致仕时授其洛京留守、尚父、行河南尹,进封秦国公。去年更是进位韩王,可谓是相当恩宠。

  所以可以说,张俭哪怕是致仕了,也依旧是辽兴宗的左膀右臂,股肱之臣。地位可能还在一些耶律姓、萧姓的皇亲国戚之上。

  得知是张俭出使,范仲淹竟然罕见地亲自到衙门口迎接。

  此人的名声他也听说过,不仅仅为官清廉,施政有方,辽国治下的汉人百姓能够以极低的赋税过着相当安逸的生活,也多亏了他经常劝说耶律宗真父子减免百姓赋税。

  因而于情于理,还是能够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或使用原网页打开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一时间更新《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》最新章节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+